有意思报告

不吃辣的人正在被全世界嫌弃

急脾气兔  2018-07-19 15:01:05

毋庸置疑的是,一个炙热火辣的时代来临了。

作为一个不能吃辣的人,我发现朋友们越来越不爱喊我一起吃饭了。

 

重庆火锅要鸳鸯锅,烤鱼牛蛙要酱香,麻辣香锅要免辣,烧烤不能撒辣椒面……那还吃啥啊?在无辣不欢的饭局上,我不止被警告过一次:微辣,是和你做朋友最后的底线!

 

唯一的一次没被嫌弃是因为男生在撩我:“你不吃辣,是不是就是为了和我吃鸳鸯锅啊?”

 

为了不让人家误会,我硬着头皮要了辣锅,结果被辣得吐舌扇风,满桌找水。第二天嗓子冒了烟,连话都说不利索。真想弄明白这个问题 :为什么大家越来越能吃辣?

 

 

1

 

放眼望去,“辣”在中国餐饮业中占据了根深蒂固的统治性地位。

 

单说西南、中南一代的嗜辣地区就令人闻风丧胆。从辣油里捞肉捞菜的重庆,做腌豆腐都也要放辣椒的贵州,还有把油爆辣椒、擂辣椒、皮蛋抖辣椒当家常菜的湖南,在吃辣这件事上,“吃辣第一梯队”始终保持着与生俱来的战斗力。

 

令人没想到的是,吃咸的北京和爱甜的上海也开始异军突起。

 

在北京人最关注的菜系里,川菜和湘菜占了四成。北京土著爱去的夜宵圣地簋街,就是一条以麻辣小龙虾和辣火锅为主的餐馆街。据某火锅店老板统计,每吃两三桌辣锅,才有一桌客人选择鸳鸯锅。

 

 

上海则出乎意料地成为麻辣类外卖订单最多的城市。2015年数据显示,酸辣土豆丝和川湘菜成为上海地区外卖的热销爆款。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挑逗夏夜的味蕾,刺激而愉悦的辣便成为了不二首选。

 

娇嗲的江南妹子也开始尝试更劲爆的口味。2018年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在杭州这样传统以清淡饮食为基础的地区,“川菜”餐厅数量甚至超过了“杭帮菜”。

 

即使在最能坚守本土风范的广东,辣味食物也有了市场。带点小刺激又相对温和友好的藤椒和胡椒,对于想尝鲜的广东仔就很友好。

 

据统计,“年度味道”评选中辣排在榜首,辣味的川菜是中国菜系中最受欢迎的,在各种口味中喜欢“辣”的人最多,甚至外卖备注第一的话也是“多辣/加辣”!

 

 

2

 

辣口味在全国的大肆扩张,与川菜风靡全国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在中国八大菜系里,川菜以压倒性的数据当选热度最高的菜系。从黑龙江到西藏拉萨,有四川人在的地方就有川菜馆。简单易学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等川菜在大江南北开枝散叶,成为了每家菜馆都会做的家常菜。

 

 

当你从毛血旺里捞出一块淋着辣油的牛肚,可能不会想到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北京的一众高档餐厅如泸州大酒楼、五粮液大酒楼里出现了川菜的踪影,如水煮鱼、麻辣香锅等以洒满辣油的重口菜也逐渐登上餐厅热门。

 

在《壹读》杂志曾发表的《重口味胜利的逻辑》一文中,还提到2000年的两件与辣有关的小事,或许正如蝴蝶效应一样推动了辣在全国的扩张走势。

 

一是方便面“红烧牛肉面”遭遇销量瓶颈,直到3年后推出“油辣子传奇”系列才扭转局势。二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来自武汉的生意人来到广东深圳做鸭脖生意,起初的客户是来当地打工的四川、湖南湖北人,后来拓展更广。

 

辣的传播版图是从嗜辣的劳动输出地,带到不吃辣的劳动输入地。

 

况且,辣味快餐如麻辣烫、火锅等对烹饪技术无太大要求,甚至不必雇佣会做菜的厨师,因此这样的店铺在多家城市连锁开店,如雨后春笋地扎在大街小巷,为辣味的盛行建立了基础。

 

3

 

吃辣之所以能在当今C位出道,一是受到生活节奏加快的影响,二是吃淡味的成本越变越高。

 

品尝一碗排骨莲藕汤的鲜美滋味,需要一个安静的场合、一份平和的心态以及足够的时间,但人们通常没有这样的耐性。

 

与甜、咸、酸、嫩、鲜、香等滋味相比,辣是一种快速让人进入“状态”的味道。

 

“上班这么累,下班还不吃爽点?”在焦虑和压力面前,不如来一份麻辣兔头过过瘾,痛感带来的刺激迅速打开了食欲,被辣得满面通红的人们,心满意足地狠狠舒出一口气。

 

 

寻求“良性自虐”是某些人在精神压力较大时会采取的一种做法,通过适度的恐惧和痛感带来的刺激作为释放压力的发泄口。比如过山车、蹦极、玩鬼屋探险,或是吃辣。——因为“喜欢火烧般的感觉”,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天都在吃辣椒。

 

别称“上帝的鞭子”的辣椒,具有把人刺出眼泪的疼痛以及灼烧感,张大嘴巴徒劳地吸气哈气以及被辣得眼冒金星的痛感混杂着快感,让人忍不住再吃一大口。怪不得有人说:喜欢吃辣的都是抖M。

 

4

 

虽躲过了这场自虐狂欢,但不吃辣的我并不开心。

 

零食姐妹团是辣味的,而我是没味的。同事们对我给的小饼干礼貌道谢,然后一窝蜂去疯抢尖椒豆干、麻辣鱿鱼丝等辣味零食。

 

大家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啃着泡椒凤爪聊闺房密话和惊天八卦,那是只有吃辣的人才能心有灵犀的群嗨。捏着小饼干的我倍感凄凉: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不能吃辣的人”听起来高冷又无趣,而“爱吃辣”的人更阳光幽默,好打交道。好身是“火辣”的,俏姑娘是“辣妹子”,辣椒之于人们,又痛又爱又欲罢不能。

 

Social Queen将从敢吃辣的人群中诞生,零食也要足够辣才有望成为新一代网红食物。小龙虾、辣条、火鸡面、自热麻辣方便火锅、变态烤翅……让人入口难忘的火爆零食,都沾染了辣这一具有魔力的因素。

 

 

曾有种言论认为,吃辣是穷苦的象征。因为最初辣的功效,要么是用浓厚的调料掩盖食材的不新鲜,要么是吃不起肉和蔬菜只能拿辣椒代替油盐下饭。

 

但用“辣椒效用说”放在今天已经不再成立。从曾经的“穷口味”到如今倍受追捧的都市味道,辣口味崛起并大肆扩张的路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同步进行。

 

如今,中国的辣椒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辣椒食用人口和实际消费量也位居第一。不吃辣的人被挤到了墙角。他们瑟瑟发抖,好容易提出了一个灵魂拷问:

 

辣椒会不会毁掉中国美食真的不好说,但毋庸置疑的是,一个炙热火辣的时代来临了。不吃辣的小伙伴儿们,自求多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