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喝“肥宅快乐水”有可能要变成一件不那么快乐的事了。
3月底,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其研制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市开始试行,级别共分为ABCD四级,推荐程度逐级递减,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可以看到明显的标识。
图源:奈雪的茶
如果按照分级的标准,一瓶常规的可乐可能被分在C等级,一瓶0卡无糖的可乐可能被分在B等级。
截至目前,营养选择分级标识仅在上海试点,参与试点的企业有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等4家企业。
饮料们的新“身份证”,究竟是怎么来的?
饮料,有了新身份证
饮料们其实从来不缺“身份证”。
在营养上,一瓶饮料的身份往往由两部分构成,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前者始于1995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并施行的《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规定要求我国境内生产或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的标签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饮料需标注配料表。
营养成分表则始于2011年发布并于2013年施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标准要求营养成分表需要标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这四种核心营养素以及能量的名称、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等信息。
图源:有意思报告
这两张“身份证”主打的是精准化,越精细越透明,越有利于消费者的认知。不过,国内外均有研究指出,有较大比例的消费者对于这些身份信息具有较大的理解门槛。
源于此,今年3月上海疾控中心推出的新“身份证”,主打的则是简约化。根据上海疾控中心公布的信息,新“身份证”官方名为“‘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由上海卫健委指导、上海疾控中心研制。
“营养选择”针对的是饮料中的四个元素——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从而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标识共分4级,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
举例而言,非乳源性糖(排除奶制品中含有的乳糖)以0.5g/100ml、5g/100ml和11.5g/100ml为节点划分四级,少于等于0.5g/100ml的饮料可在非乳源性糖的分级中获得A级,多于0.5g/100ml但少于等于5g/100ml的饮料则可在该类别中获得B级,以此类推。
图源:上海疾控
以参与试点的首批企业奈雪的茶为例,其首创招牌产品霸气香水芝士草莓常规糖、正常甜的版本,被分在C级,而不另外加糖的版本,则被分在B级。
图源:奈雪的茶小程序
仅以非乳源性糖来看,如若一瓶常规可口可乐参与分级,以其10.6g/100ml的含糖量,会被划分在C等级。
有趣的是,在四种元素中,非糖甜味剂(例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所谓的代糖)的划分与其他元素有所不同,它的标准在于,但凡含有非糖甜味剂,就无法被分在A等级。
以奈雪的纯茶产品茉莉初雪为例,不另外加糖的版本被划分为A等级,而添加了罗汉果汁糖(天然0卡代糖)的版本则为B等级。
图源:奈雪的茶小程序
据上海疾控中心阐释,“营养选择”标识分级的原则在于看饮料的“短板”——四种元素分级中,选取最低等级作为最终分级。一杯不含任何脂肪和非糖甜味剂的纯茶,在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三种元素中都被分为A等级,但如若含有糖,则视含糖量最终落得BCD等级。
难以实现的“共识”
对于饮料们的新“身份证”,人们给出了怎样的反馈呢?
长期关注食品饮料的独立消费分析师刘戈认为,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之余,新推出一个界定饮料健康程度的分级标准,对大众主流消费者而言是件好事。但是作为一个行业观察者,当一个标准刚刚推出并试点之时,有必要思考它是否具有普适性。
针对“营养选择”标识分级,最值得讨论的莫过于它所选取的测量营养物质。为何是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四类物质?
上海疾控中心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臧嘉捷表示,对于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四种纳入标准的营养物质的选择,是基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提出的“三减”(减糖、减油、减盐)的理念。同时,还参考了《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对糖摄入量的关注、市售饮料尤其是现制现售饮料的脂肪含量及组成存在较高隐患,以及世卫组织对于反式脂肪酸和非糖类甜味剂的关注与警惕,最终综合判定考虑了以上指标。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高博彦分析认为,新标识选择了如上四项物质,或主要源于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及《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中提出针对肥胖人群的目标,糖和脂肪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因此新标识的四项物质中两项与糖有关,两项与脂肪有关,这或许就是内在逻辑。
注册营养师、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认为,国际上并不存在通用的营养分级标识,不过从一般意义上看,知名度较高的新加坡的标识、欧盟部分国家的标识,往往关注的都是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以及钠等。
具体对比上海版本与新加坡、欧盟版本,在高博彦看来,上海版本非常接近新加坡版本,采用的都是“扣分机制”,即每款产品根据四类物质具体含量的有无和多寡进行扣分降级,最后以最低等级作为产品总体分级。
细微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加坡版本没有纳入反式脂肪,并且在具体分级剂量节点上有些许差异。高博彦认为这不难理解,中国的现制茶饮赛道发展红火,现制茶饮中最让人担忧的便是反式脂肪,因此上海版本是一种更加贴近本土人群的版本。
不过,问题随即而来,仅使用扣分机制,在高博彦看来属于一种“安全标识分级”,而非“营养标示分级”,上海版本仅仅关注的是“坏东西”的有无,但并未纳入对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等好东西的考量。
欧盟版本则使用的是“正负分机制”,有坏东西便扣分,有好东西便加分,因此最终的分级是更复杂的加加减减之后的结果。
这或许就给产品带来了分级上的明显差异。高博彦以NFC果汁和全脂牛奶为例分析,在上海和新加坡的版本中,果汁因为其含糖量高,牛奶因为其饱和脂肪含量高,在扣分机制下,往往不能获得分级系统的优先推荐。但在欧盟的版本中,果汁含有膳食纤维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牛奶含有蛋白质、钙质等营养成分,在正负分机制下,往往能“找补”出一个还不错的推荐位次。
此外,一瓶牛奶的饱和脂肪含量如果对成年人而言显得略多,那么对于正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而言呢?
“果汁和牛奶只是一个例子,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于,分级是否具有能把所有产品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比较的普适性,尤其是这套分级标准还不区分人群,青少年、成年、老年人普遍适用?”高博彦说。
食品工程博士、资深食品健康科普作家云无心也认为,在上海标准里,一瓶水牛奶可能被分到D级,但一瓶含糖饮料反而能被分到C甚至B级,那么分级的效果和它的期待或许值得商榷。
有人认为水牛奶的脂肪含量过高(约7g/200ml),被分在D级无可厚非,但也有人认为天然纯水牛奶的健康程度总比人工制作的含糖饮料更健康,这或许是更基础层次的“共识缺乏”。
一把打开食品营养意识大门的钥匙
那欧盟的营养标识分级就更好吗?
其实也不尽然。高博彦认为,欧盟的版本显然更复杂,在操作方面挑战更大。更重要的是,每个版本应当符合本土消费者的饮食习惯,高博彦以瓶装无糖纯茶为例,在欧盟版本里,无糖茶因为没有太多营养物质,而无法被分在A级,而在上海版本里,无糖茶因为几乎不含不利身体的物质,会被分在A级。
包括高博彦在内的多位食品饮料行业专家都对上海推出的“营养选择”标识分级的积极意义给予肯认,新标识的出现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更简单直接地对饮料的价值做出判断,这放之国际也具有前瞻性和进步性,甚至有可能起到引领健康潮流的作用。
臧嘉捷表示,“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是一种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它通常以图形的形式呈现,用来补充更详细的营养成分表,是帮助消费者选购健康食品和规范食品企业生产行为的有效工具。
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心脏病联盟等国际权威机构推荐为慢性病防控的有效策略之一。目前,全球已有 40 多个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食品包装正面标识。
首批参与试点的企业奈雪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门店、小程序上标“营养选择”标识后,下一步将尝试在外卖平台推进呈现,这将为消费者提供更直观、科学的饮品选择依据,也能助力茶饮行业步入更健康、更良性的新阶段。
不过,在推广方面,业内人士也做了更多的思考。
其一在于企业端,“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目前仅在个别饮料和现制茶饮中试点,未来如若推广至更多的品类,是否企业们都能认可?
高博彦认为,果汁和乳业企业或许对这样的分级会存在顾虑,不过当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给到学术界和政策制定界更多的反馈之后,才可能推动分级变得更合理和公平。
尤其是在食品饮料行业,新的研究层出不穷,新的结论不断推倒或修正旧的结论。高博彦举了一个例子,在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提到,倡导使用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不过基于最新的研究,甜味剂的安全性具有争议,因此在上海版本的营养选择标识分级中,含有非糖甜味剂的饮料无法被A级推荐。
其二在于消费端,“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更直接、简单、易懂,但是否会阻碍消费者更进步去了解他们真正应当关注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云无心认为,需要担忧的问题在于,配料和营养成分表所提供的信息远远比“分级”更加全面、准确。但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的理解有一定的知识门槛,如何引导消费者花精力去学习和理解它们呢?
高博彦也认为,在快速阅读时代,消费者往往拥有更少的耐心,即便曾经具有阅读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的能力,如今也可能被更方便的方式驯化。
“分级标识应与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是一个相辅相成、锦上添花的关系,而非一个快速阅读时代的注脚。”高博彦说。
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当然有它的阅读门槛,尤其是市场上有不少产品并未统一计量方式,有产品按份计量,而非按100g或100ml为单位计量,在热量计量上使用的单位也不同,有产品用千卡,有产品用千焦,这些都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大的理解挑战。
不过,正如2022年发布的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述,新版指南提出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8项核心准则”,特意提到要学会“看标签”(配料表与营养成分表)。
分级标识是一把钥匙,它最终能打开消费者营养健康意识的大门。高博彦认为,消费者在利用分级标识做快速决策的同时,如果能因此而反过来看看包装背后更多的信息,这是分级标识最大的意义之一。
作者:屈博洋
编辑:余源